二、
人生得以遇见某种优势条件是一种幸运,他可以依照这种条件去塑造理想的人生结果,失去条件就会失去某一种得到,这通常是人生祸端的显现。不管一个人是得到条件还是失去条件,其实在这些条件的背后,终归是德行承载一切的现象,当德性修养丰足时,那些外在的条件自然会慢慢聚集起来,当未能俭以养德,导致德行散失的时候,就会因为自己的私心欲念太过散乱懈怠,而生出许多无益甚至错乱的念头,这个时候就是人生悲惨的开始。
就像夫差被美色所惑,而大肆进行无意义的土木兴建一样,所以在念头处修行,在言行处修身,这是非常重要的人生基础。
《菜根谭》之中有一句话说:天理路上甚宽,稍游心,胸中便觉广大宏朗;人欲路上甚窄,才寄迹,眼前俱是荆棘泥涂。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追求自然真理的正道上非常宽广,稍微用心追求的时候,就感觉心胸坦荡开朗;追求个人欲望的邪道非常狭窄,刚一跻身于此,就发现眼前布满荆棘泥泞,寸步难行。
在生活之中,人生的需求归到极致,也就是最基础的物质需求、内心的感受需求以及人生的享乐需求,当这些需求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就有了不同的人生欲念,但最重要的是自己在面对生活的时候,能够平衡这些这些欲念存在于人生中的状态。
我们不可能完全去杜绝那些看似无用的享乐需求以及精神需求,因为任何事情都是两面性,看似无用也有它存在的意义,比如适当的放松也是有益于自己更好的进取,但是我们更要做的,是能够清晰理性的去看待并适当的平衡它们,而不让自己的人生重心过度的放在享乐需求上面。
所以做到明心见性,淡泊宁志,让追求个人欲望的念头稍微收敛一些,多去追求天理道义,用于修养自我品德,这是对自己的一种约束,但这也是让自己能够受益的重要的基础。因为念头是决定一切的前提,修养念头就是在增进自身品德。
《道德经》中老子也说:“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圣人追求生活,也不过是为了腹中温饱,而不是为了耳目之欲,这一切智慧都在告诉我们一个核心,就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作者|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