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简朴素雅的气质,从踏入湖滨步行街(区)的一刻即可感知。
道路铺装充满各种水元素,和西湖呼应,提炼出黑、白、灰色调为东坡路的铺装基调。改造一新的路上每走几步,就会看到与杭州相关的古诗词嵌入了路面铺装,走在这里,有种“人在诗中”的感觉。与东坡路相交的邮电路口、仁和路口、平海路口、学士路口,每个路口都有自己的特色铺装。
比如,东坡路平海路口,由黑白灰三色的花岗岩铺就一个个圆弧,似涟漪一个个晕开来。
漫步街头,两侧建筑是步行街(区)的门面。湖滨地区集聚了最具杭州特色的建筑人文景观,小巧、灰砖青瓦、尺度宜人。
骑楼是杭州著名的商业沿街形式,既能丰富立面,还能避免阳光照射,形成舒适的购物体验。而大面积的玻璃橱窗不仅利于商家展示布置,更能营造商业氛围。设计团队通过提亮骑楼天花板、安装具有特色形象的吊灯、路灯等城市家具,呼应杭州文脉。
建筑的“升级”还体现在杭州人熟知的文化地标:东坡剧院。在现有建筑上,引入了宋代建筑檐口、斗拱等要素,用现代的材料和手法提取宋代建筑的神韵。
国庆期间,东坡剧院将迎来首演剧目《白蛇》,以轻歌舞剧为观众呈现不一样的“白蛇传说”。
步行街南北方向,主要讲述“杭州故事”。
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大“IP”,杭州有无数文人墨客留下的诗词歌赋以及传奇故事,让整条“东坡中轴”散发出“沿着路,读千年故事”的文化气息。
东西方向,主要讲述“西湖故事”。西湖之胜,晴西湖不如雨西湖。设计团队以水为元素,提炼出雨滴、涟漪、细雨、波浪等设计符号,呈现在南入口和多条道路交汇处。
平海路上的铺装则是波浪效果。下雨天,站在平海路望向西湖,你会惊喜地发现,地面与远处的西湖似乎连在了一起,似“层波叠浪”。
业态动静结合,打造新消费典范
千年开街史,自古繁华地。
湖滨步行街(区)是杭州最具代表性的核心商业区域,无论是钟爱奢侈品的高端消费人群,还是走在潮流前沿的时尚达人,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上城区商务局透露,步行街(区)年均客流量达到5000万人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5年保持10%以上增速。集聚不同商业定位的综合体9处、商业网点257处,累计入驻品牌1300余个,其中国际品牌160余个。
全新开街的湖滨步行街(区),旨在打造“全国领先、中国典范、杭州韵味”的国际化商业街区,通过建立新零售实验区、新商业标杆和新消费典范,不断提升杭州市民和中外游客的生活、消费体验,努力成为“新消费时代的香榭丽舍大街”。
东坡路、湖滨路的业态将采取动静结合,打造复合化街(区)。
东坡路作为步行街核心干道,经过精美铺装和建筑物立面改造,集聚人气的品牌和丰富的业态,呈现商业动态活力;湖滨路则发挥公共艺术空间、品牌展示和休闲休憩的主要功能,呈现商业静态美。
“为了在有限的商业空间中最大力度调整品牌和业态结构,我们积极推动大商业体品牌有机更新,提升沿街小业态整体品质提升,深化街区公共空间业态布局。”上城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透露,街(区)257家商户中,三分之二以上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业态提升和形象升级。
推动“零售创新”示范。
全省首家蔚来汽车旗舰店、全国首家网易严选线下店、全国首家考拉海购旗舰店、全国首家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零售合作商落地。街(区)已集聚盒马鲜生、LINEFRIENDS等新零售业态先锋品牌66个。
加快推进首店经济。
新引进81个品牌,其中包括松下全国首家生活空间店、优衣库城市旗舰店、寺库全国首家线下店等首店、旗舰店14个,并还在与阿里零售通线下首店、香港兰芳园、星巴克甄选等品牌进行积极洽谈,推动落地。
为提升业态品味,对引进在杭开设亚洲、中国(内地)、杭州首店或旗舰店的国际、国内著名品牌的物业主体,将按照项目给予相应支持。
保护传承老字号品牌。
鼓励老字号在 “双街”开设旗舰店、体验店、快闪店等,引进时尚品牌与传承老字号相结合,大力培育老字号展示地。方回春堂、毛源昌、张小泉等众多老字号品牌焕发出勃勃新的活力。
布局城市书房。
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合作、专业公司运营的方式,推进集主题城市书房、文创新零售、文化沙龙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书房项目落地。城市书房项目共设3个点位,其中全国首个5G技术创新书城——利星“最天使”文创书城湖滨店开业;湖滨银泰in77的书房等项目完成布局。
此外,移动式商业能够增强商业气氛,比如在公共空间设置移动花车,以甜品和创意轻餐为重点,目前花车已和3家国内外知名品牌达成商务意向。
借助“城市大脑”,实现智慧出行
“我在哪里?”“我要去哪里?”“该往哪个方向走?”以往在热门旅游景点遇到这些问题,刻板的路牌只能沉默地回答游客。但在湖滨步行街(区),这样的疑惑,今后将得到生动的解答。
为了打造“最智慧”的步行街,湖滨步行街采用了“1 4 4”的系统架构,其中“1”指的是核心的湖滨步行街智慧街区综合管理平台,而“4”指的是平台接入的数字城管、市场监管、智慧消防、公安4个部门的综合平台,“4”指的是分布于步行街上的智慧灯杆、智能导视牌、广告牌系统及无障碍地图服务等4个智慧终端与服务系统。
湖滨步行街智慧街区综合管理平台是整个智慧街区的核心,集成了公安、城管、消防、市场监管4大部门系统,同时也是街头智慧终端的控制中心。
基于杭州城市大脑的赋能,实现了街区治理、智能出行、智慧商业等几大板块下的多个应用场景,比如实时人流、商业业态、警情、城管事件处理、周边酒店入住情况、周边停车情况等应用场景,不仅可以为步行街的治理提供基础信息,还能为周边综合体赋能。
平台打造的智慧商业板块为商业分析助力,集成了法定企业上报数据、街区范围内银联实时消费数据,更借助大型互联网消费平台的数据赋能,提供街区范围内线上消费的数据及街区内线上消费者的精准画像,为步行街调整业态定位提供数据决策依据。
市场监管部门打造的“食安慧眼平台”,专注视频安全领域治理提升,融合了人工智能AI视频分析和物联网技术,赋能传统“阳光厨房”建设,能及时发现餐饮后厨不规范现象,筑牢街区的食安防线;城管部门打造的智慧城管系统以2.5D地图形式,集中展示湖滨步行街范围内的城市管理资源力量,实现对城市管理事件、人员、车辆、监控、物联设备、部件设施、停车泊位等数据的可视化展示;公安部门通过监控系统能及时使发现进入街区内的“特殊人员”和人流异动,采取对应措施,筑牢街区的安全防线;街区管理部门通过监控和数字感知设备,可以及时掌握街区大型综合体的消控情况,筑牢街区消安防线。
分布于步行街各个角落的智慧灯杆、智能导视牌、广告牌等智能终端,首先是一个连接智慧街区平台与游客之间的桥梁,游客可以通过交互屏幕获取周边停车指数,实时查看周边地铁、公交、游船路线与时间,还能够获取餐饮娱乐、游玩路线等信息和商家排队信息及订餐功能,提供给游客更方便的游玩体验。
同时,这些智能终端也是智慧街区平台的“眼睛”。平台能够通过摄像头、交互屏幕等设备,实时感知街区动态,通过对客流趋势、客流密度等信息进行分析,掌握街区即时动态,避免踩踏等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在智慧街区的打造过程中,重点对音乐喷泉景点进行了独立规划。
在线上,借助于智慧街区综合管理平台,实时对音乐喷泉景点附近的人流密度等信息进行监控,当客流密度过大时,及时通过智慧街区的智能导视牌、智慧灯杆等智能终端进行客流分流,缓解景点压力;在线下,街(区)在景点附近设置了硬隔离,通过智慧街区平台,与公安部门实时联动,依据时段与游客密度合理设置硬隔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景点观赏体验的负面影响。
( 作者:见习记者 凌姝文 摄影 首席记者 陈中秋 编辑:李师礼 )
关注公众号:zhantianss(长按复制)
本文来自作者:小默,不代表展天博客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s://www.me900.com/185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