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靠两根金条起家,如今资产2万亿!
中国四大财团之一的华润,到底有多牛?
做啤酒,华润雪花,一年销售300亿,稳坐国产啤酒一哥;瓶装水,华润怡宝,30多年,卖出1000亿瓶,市场份额仅次于农夫山泉;做医药,三九药业,从账面只剩400块,做到今天市值450亿。
做基建,天上,投资中国空间站;海上,参建港珠澳跨海大桥。陆上,北京大兴机场、京新高速公路、复兴号超级高铁……到处都有华润的身影!
五丰大米、东阿阿胶、太平洋咖啡、江中健胃消食片,还有万象城、华润万家、华润电力、华润燃气……这些我们熟知的品牌,也全都隶属于华润!
华润旗下,实体企业近2000家,员工近40万,比腾讯阿里加起来还多!2021年,华润年营收7700亿,净利润600亿,总资产超过2万亿。世界500强,位列第70位!
你以为华润就只会赚钱?那你就太小看它了!
贵州茅台、青岛啤酒、南阳烟草、中华铅笔、飞鸽自行车……动荡年代,华润是它们的实际持有者;容声冰箱、佛山照明、小天鹅洗衣机,还有美的、康佳、长虹、格兰仕……改革开放初期,华润是它们的孵化者。
著名的广交会,还有“三来一补”贸易模式,华润都是开创者!
华润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38年,成立于香港的“联和行”商号。
靠着2根金条起家,联和行一边经营杂货,一边向前线输送了大量宝贵物资。
1948年,联和行正式更名为华润。新中国成立后,饱经风雨的华润,又发挥出更加巨大的能量……
【2】
这群华润员工,快把整个香港和东南亚都买空了!
1950年12月,**突然下令:
凡是出口中国的许可证,一律作废;凡是运往中国的货物,一律扣下;大陆存在**银行的钱款,一律冻结!
这时候,总部设在香港的华润,成了我国连接世界的重要渠道。
华润员工,先是在香港采购新闻纸、自行车和药品,买空了整个香港;接着,他们又跑到东南亚,采购橡胶、轮胎和化工原料,把东南亚也买空了;为了采购盘尼西林,华润员工还买遍了世界各大药厂!
为内地采购物资的同时,华润自己也付出了极大代价。
有人统计,华润被扣押和冻结的货物和货款,加起来能买125架战斗机!
除了采购物资,华润还把内地产品出口海外,为国家换取宝贵现汇。
此后很长时间,华润都是我国最大的现汇来源窗口,它代理的贸易量,一度高达全国外贸总额的30%!
1978年,华润对港澳出口额突破25亿美元,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然而,不断有声音说,这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华润“最后的辉煌”。为了活下来,华润开始四面出击。
在香港,加大原有业务投资,进军隧道、公路、地产、半导体;在内地,华润在啤酒、电力、纺织、压缩机等领域攻城略地。
到了1992年,华润自营进出口贸易额,已经突破28.5亿美元!
华润赚到钱了,但华润的雄心,从来不只停留在赚钱。
【3】
早产儿呼吸窘迫症,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4大疾病之一。
治疗这种疾病的药,叫珂立苏。国外原研药,一度高达1000美元1支。
1982年,儿科专家董声焕想把珂立苏引进国内,可问遍了北京、天津的药厂,却没人愿意做。
直到后来,董声焕才明白原因。在我国,新生儿呼吸窘迫的发病率,每年只有不到1万例。即使卖几千块一支,每年也只有几千万的营收,去掉成本,利润少得可怜。
就在董声焕准备放弃的时候,华润双鹤接下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经过整整十二年的研发,国产珂立苏成功问世,也让国外珂立苏价格,一路降到了3000多块。
到今天,双鹤珂立苏已经挽救了20万新生儿的生命!而这款药,至今仍然是双鹤产值最低的药物之一!
不光是药物研发。华润微电子研发的晶体管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一举打破垄断,迈出了国产化替代的重要一步;华润化学研发的PETG材料,打破进口垄断,消除了被“卡脖子”潜在风险;华润的研发投入,从2016年的12.6亿,增长到2021年的46.6亿……
从50年代,缓解内地粮食危机;60年代,三趟快车保障香港民生;70年代,化解香港石油危机;再到今天,不计得失地投入药物研发、科研攻关……
在四大央企里,华润或许不是最赚钱的那一个,但它的成长史,一定是最热血的!
——END——
欢迎关注【创牌者】,品牌引领价值创造。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