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零之笔记的游戏领地。今天我们来聊聊“逆转裁判”1代的第三个案子——“逆转将军超人”。
这个案子可谓是“逆转裁判”系列的第一个高峰,剧情流程较长,出场人物众多,案情错综复杂、几经反转,最终的凶手与作案手法都出人意料,可谓完美诠释了“逆转”二字的精神。不过本文我们暂且不细述案件,而是聊聊游戏中一个很有趣的组成部分——将军超人。
本案发生在一个影视基地,故事围绕着一个叫“大江户战士将军超人”的特摄片展开,主要角色都是这个片子的相关人物,比如演员、导演、制片人等。在最初的GBA版中,本案译为“逆转大将军”,这次官方中文版则为“逆转将军超人”。实话说我对这个翻译不大喜欢,“大将军”三个字虽然简单,但是自有一股威严和气势,也符合江户时代特征,加上“超人”两个字总觉得不伦不类。
“将军”系列特摄片就此成为了“逆转”的一个特色招牌,在后来的逆转作品中,还出现了“大将军”、“女将军”、“鸟将军”等等,它们并不仅仅是作为彩蛋存在,而是与案件息息相关。由此可见,前三部作品的监督巧舟、以及后来接手的制作人,都对“特摄片”情有独钟。
“特摄”这个词并没有一个特别准确的定义,大体来说,就是使用特殊的摄影技术,利用服装、微缩模型、银幕合成制作出特效的影片。其实也不用解释得太过复杂,你只要想想“奥特曼”、“假面骑士”等片子,凡是这种处于二次元和三次元之间的真人电影,大都属于特摄片。
特摄片并非日本独有,也非日本首创,但确实是日本将这一影片类型发扬光大。早在上世纪30年代,日本就以特摄手法拍摄一些时代剧,将其作为一种文化输出的手段。1954年,东宝公司拍出日本第一部怪兽特摄片“哥斯拉”,不仅在本土大获好评,在欧美也产生了巨大影响。60、70年代,随着“奥特曼”、“假面骑士”的大人气作品相继推出,日本特摄片迎来了一个辉煌时代,许多西方的著名导演都向其取经并引用到自己的电影作品之中。
中国也有自己的特摄片,比较知名的有“变身战士阿龙”、“巴啦啦小魔仙”、“金甲战士”等等,包括给很多人造成童年阴影的“霹雳贝贝”,也是一部特摄片。
时至今日,特摄电影的涵盖范围已经非常广泛,理论上来说,像《复仇者联盟》这样的高成本大制作电影,本质上也属于特摄范畴。但一提到特摄片,多数人想到的还是那些真人扮演的大怪兽、身着皮套头戴假面的英雄、以及那些廉价的“五毛”特效。或许对于巧舟等人来说,特摄片是他们童年最美好的记忆,也是带他们走上“游戏制作”这条路的领路者,所以,他们才会如此执着的在游戏里“夹带私货”。
在游戏中,我们可看到传统的特摄片依然有着强大的号召力,还有死忠粉冒着挨骂挨揍的风险潜入摄影棚,只为拍下将军超人的英姿。不得不提的是“将军超人”的导演,虽然他长相寒碜行为猥琐,但却有着一双慧眼和极高的职业素养。他第一眼见到绫里真宵,脑中就迅速构想出了“女将军”这一角色和大体框架,并最后真的付诸实施。他没有强求绫里真宵去扮演女将军(当然成步堂八成也不会允许),因为真宵毕竟不是专业人士,在演技上肯定达不到要求。所以导演宁可让一个多毛肌肉男去扮演女将军,也要保证戏剧质量。
最后聊聊我对特摄片的记忆吧。其实像奥特曼、假面骑士、超级战队等等名作,我一部也没看过。但在我的记忆深处,隐隐藏着那样一部片子。当时太小,剧情看不懂,也记不住,只记得有巨大的恐龙,漂亮的公主,还有那一句气贯长虹的:“人间大炮!放!”
这部片子叫《恐龙特急克塞号》,我不知有多少人看过,看过也别作声,太暴露年龄。我想说的是,在我们的儿时,可以看到融合了自然、科学、环保、友情、爱与正义的影视剧,且不止一两部。而现在的孩子们,又在看些什么呢?
好了,本文暂时写到这里。关于“逆转将军超人”案件本身,咱们下期再谈。感谢您的阅读,今后我会持续更新各种新老单机游戏的解析、鉴赏和点评,感兴趣的朋友请点个关注,谢谢。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