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zen 系列CPU的发布,打破了PC中高端处理器市场的冰封。我们已经习惯了给人推荐配置时报上一堆Intel的型号,习惯了忽略媒体游戏测评里关于CPU测试的部分(因为不用看也知道推土机被默秒全),习惯了2000元级别四核CPU垄断了10年的局面。现在,这一切都被改变了。
目前关于Ryzen CPU的评测已经有很多。关于Ryzen的“硬”实力性能表现,比如渲染,转码,性能强悍。众多测试都表明,Ryzen的IPC性能已经可以和broadwell-E系列CPU分庭抗礼,各有所长。但在“软”实力,例如游戏方面,则颇有争议。
还有一点,媒体一般都是用Cinebench等跑分软件来测试CPU性能。实际Ryzen能发挥出跑分里的水平吗?我希望通过今天这个简测来揭示这一点。
话不多说,测试开始。
测试平台:
AMD平台
CPU:Ryzen7 1700 @3.85GHz
主板:华硕Prime X370 PRO
内存:阿斯加特 洛极DDR4 8GX2(2933MHz,16-15-15-36)
Intel平台
CPU:I7 3770K @4.4GHz
主板:华擎极限玩家4
内存:芝奇 DDR3 8GX2(1866MHz)
剩下部分都一样了
显卡:蓝宝超白金RX480 8G(1342/8000)
SSD:镁光MX100 256G
电源:酷冷520W
WIN10系统版本14393
华硕X370 BIOS版本0506
目前手上的3770K已经被我卖了,U板内存作价2100元。1700这一套一共花了3618(U板JD预售)+776(内存网购)=4394元,升级代价为2300元。
这次测试项目很简单。只有CinebenchR11.5、R15,Vray for sketchup实际渲染性能测试,Premiere视频转换测试,以及若干游戏测试。3.85GHz和4.4GHz是我手上这两块CPU保证功耗发热前提下的实用超频频率。
测试项目少的一个原因,就是我认为一个CinebenchR15足以衡量CPU的差距了。看单核性能就看单核分数,多核性能就看多核分数。实际应用就算有浮动,也不会和这个软件跑出来的分数差太多。
Cinebench R11.5
1700 3.85GHz单核1.74,多核18.61
3770K 4.4GHz 单核1.78,多核8.75
CinebenchR15
1700 3.85GHz单核154,多核1675
3770K 4.4GHz 单核153,多核778
总体看来,3.85GHz 1700,和4.4GHz 3770K 单核性能相仿。多核性能由于1700超线程效率更高,达到3770K的2.15倍。
1700屏蔽4个核心,4GHz CB R15分数852,算下来MP ratio 5.30左右(852/161),高于3770K的5.10。
因此大部分没有对多核做出充分优化的游戏,两者表现应该差不多,互有高下。
乍一看Ryzen和Intel 12年的CPU比起来,好像没那么亮眼,但是要知道从12-16年,ivy——haswell——broadwell——skylake,Intel同频单核性能也只不过提高了20%而已。总体来说,Ryzen的同频单核性能与broadwell相仿,大致相当于skylake的91%左右。
【功耗、温度测试】
温度测试通过AIDA64 单拷FPU 10分钟后测得。
功耗测试则通过AIDA64单拷FPU,以及战地4 游戏功耗测得
1700 3.85GHz 74℃
3770K 4.4GHz 80℃
超频后1700温度似乎并没有那么神奇。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