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要发展农业绿色低碳
绿色低碳发展,关系到世界安全、人类生存。
根据联合国的评估,实现 2℃目标需要全球于 207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实现 1.5℃目标需要于 2050年实现碳中和。
然而现状是不容乐观的,甚至更紧迫的。2017-2018年全球平均气温已比工业革命前高出1℃,如果无法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很可能引发生态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
我国已经向联合国做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力争2030年实现碳达峰,力争2060年实现碳中和。
然而,农业农村是碳排放最大来源,关系到“双碳目标”的达成。
农业是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畜牧业占据农业总排放的三分之二,其中牛的屁,是甲烷排放的主要部分。
与此同时,农业农村领域碳排放主要包括农业生产过程当中产生的甲烷和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农机具运行和农村生活所消耗化石能源形成的直接二氧化碳排放。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农业农村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暂不包括农业生产活动中所使用的化肥、农药、饲料等外部投入品生产,以及农业生产所使用的电力等导致的间接碳排放以及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数据显示,农业每年排放约80亿吨温室气体到大气中。在整个排放过程当中,农业生产里的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占比仍然较大,分别占全国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41%和59%。
有关研究表明,碳排放的增加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与温室效应和各种极端天气以及台风、高温、泥石流、干旱等自然灾害的最直接原因之一。在2009年,**的环保署就承认了碳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也会对人的健康产生直接影响,并且会降低生活质量。
因此,减少碳排放、增加碳汇,发展绿色农业模式、推动农业低碳发展势在必行。
二、关于“碳”知多少
众所周知,全球气候变暖与温室效应已经成为眼下全球发展最大的问题,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关注的焦点。
绿色低碳,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更是经营之道。那么,你对“碳”到底知道多少呢,农业行业观察整理一些关于“碳”的概念,欢迎大家学习。
1)双碳(碳达峰、碳中和)的概念
双碳,即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简称。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
碳达峰,就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2)碳排放的概念
碳排放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燃烧活动和工业生产过程以及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等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也包括因使用外购的电力和热力等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
3)固碳的概念
固碳,是指增加除大气之外的碳库碳含量的措施。包括物理固碳和生物固碳。物理固碳是将二氧化碳长期储存在开采过的油气井、煤层和深海里。生物固碳是将无机碳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碳即碳水化合物,固定在植物体内或土壤中。
4)碳汇的概念
碳汇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包括森林碳汇、草地碳汇、耕地碳汇、土壤碳汇、海洋碳汇等。其中,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
5)碳源的概念
碳源(Carbon Source)是指产生二氧化碳之源。它既来自自然界,也来自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碳源与碳汇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即碳源是指自然界中向大气释放碳的母体,碳汇是指自然界中碳的寄存体。减少碳源一般通过二氧化碳减排来实现,增加碳汇则主要采用固碳技术。
6)低碳经济的概念
简言之,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特别是在全球气候恶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关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200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确定为“戒除嗜好 面向低碳经济”。
7)碳交易的概念
碳交易是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统称,在《京都协议书》要求减排的6种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为最大宗,因此,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以每吨二氧化碳当量为计算单位。在排放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温室气体排放权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从而具备了商品属性。
8)什么是碳交易市场
碳交易市场,就是通过碳排放权的交易达到控制碳排放总量的目的。通俗来讲,就是把二氧化碳的排放权当做商品来进行买卖,需要减排的企业会获得一定的碳排放配额,成功减排可以出售多余的配额,超额排放则要在碳市场上购买配额。
1)生态农场
生态农场是依据生态学原理,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多样原则,通过整体设计和合理建设,获得最大可持续产量,同时实现资源匹配、环境友好、食品安全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近日,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推进生态农场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还提出,到2025年,在全国建设1000家国家级生态农场,带动各省建设10000家地方生态农场。由此可见,生态农业会成为返乡创业的主要项目。
2)固碳利用技术
作为减少碳排放、拓展利用渠道的新思路,固碳利用技术成为各国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研究的热点。
去年,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还发布了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十大技术模式,这是我国首次以减排固碳为主题发布的农业农村领域相关技术模式。这些技术模式涵盖稻田甲烷减排技术、保护性耕作固碳技术、农作物秸秆还田固碳技术、畜禽粪便管理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等技术。
随着技术成果转化,固碳减排技术将会成为科研机构及企业发力的方向。
3)碳交易
碳交易的落地,意味着碳市场、碳经济的成熟与发展,也会激励着企业投身到减排固碳的伟大事业中。
在绿色低碳产业方面,国家还将大力支持新能源、低碳能源、低碳交通、低碳建筑领域的发展。可以预测,未来的碳排放权将来作为一个很有效的抵质押品,为企业扩大融资提供重要的质押基础。
2)多元化:发展多业态、多模式
农业绿色低碳发展不仅仅是农业农村领域创新与突破,还将会突破产业与新经济、新产业、新市场的融合。
同时,绿色低碳发展还会形成新业态、新模式反哺农业绿色低碳化发展业态。比如,种养结合模式涌现,形成渔菜共生、鸭稻共生等模式形成不同的新业态。
再比如,秸秆综合利用的推广与应用,该模式会诞生新产品、新模式、新产业,利用结合综合利用可以生产品卫生纸,洁净能源或航油等,实现了秸秆综合利用的产业跃迁。
3)科技化:高质量,深度发展
节能减排、降碳固碳等都需要科技的应用与创新。利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大数据等高科技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
“为了14亿人的口粮供给,农业生产仍需在科技进步的前提下大幅提升,也会导致较多的碳排放,我国农业排放属于典型的生存排放。”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秦晓波表示,“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更多低碳足迹食物;同时,减少各环节的损失和浪费,科技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根据《低碳农业与中国绿色经济转型》显示:农业的低碳发展是绿色经济的重要支撑,国家应该重新定位农业的战略地位,积极地推动农业向低碳化、生态化、精细化和科技化的方向转型。
在政策与资本的助推下,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基因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高科技与低碳技术的融合发展,必将会引爆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新方向。
五、小结
农业低碳、农业绿色的发展不是目标,而是农业产业的新常态。从农业低碳到低碳生活,不仅需要观念突破,还需要技术突破、产业创新,才有机会引爆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农业低碳,未来可期。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