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那些花儿》
作者:薄荷妞
纵观报纸的软文广告,普遍感觉大而空,不耐读,很“难看”。但《羊城晚报》2010年12月7日的一则广告专题《石榴岗河追逐渔家乐》却曾一度十分抢眼,甚至盖过了其他很多的新闻。此外,该版面从图文到编排也是匠心独具,有别于专题的常规操作。
一、转变思路,注重编排
首先,从正文来看,发现这个专栏为“专题”,是一个关于广州海珠区治水的专题软文专版。读罢全文,顺畅淋漓,一点不像是广告。但却好比一则通讯,叙事手法以“软”着陆,风格清新自然,读罢心情也能跟着自然放松。其次,软文所选取的一幅主图是“渔网兜日”,别有意境——夕阳西下,渔民撒网捞鱼,十分温馨。配图的“河上乐韵”、“亲水,垂钓”、“河清,犬欢”、“渔家,啖鲜”、“摇槽,逐浪”也是报社摄影记者精心捕捉而得,抓住了很多精彩的细节瞬问,描绘出了一幅宁静祥和,其乐融融的景象。另外加上文章所配漫画诙谐有趣,版而的视觉效果非常抢眼。
二、注重社会效果,尽量挖掘广告内容所具有的新闻性
据本版撰文的作者透露,因为该稿,海珠区石榴岗河整治的情况还得到了广州市有关领导的通报表扬,并要求各区效法大做治水宣传。研读版面,不得不被编辑、记者的巧构思所折服。原来海珠区将率先与市内签订河涌游合作意向,石榴岗河是首选。最后出来的闹市渔家乐景象也是经过很多人的细心斟酌。值得一提的是,这版文中,有一段以拟人身份写的石榴岗河的自我剖白,讲述了治水前和治水后的截然不同心境和待遇,读来十分有趣,让人忍俊不禁。当天的评报人对这个专版也是赞誉有加,大喊“太新闻了”。
细究起来,这组软文渗透力相对较强,商业味道淡,可信程度高,时效性强。不仅对广告主做了到位的宣传,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到海珠区投资。还可以增长消费者知识,扩大视野,同时,此文还加深了广州海珠区市民的自我认同。
众所周知,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问正日益被新媒体所挤占。各报业集团的先后转企改制使得“拉广告”成为重要的盈利模式-——铺天盖地的广告自此已泛滥,压得受众喘不过气来。在不明示广告主的情况下,不以传统广告的形式,而是以节目或新闻内容的形式,多方合作,打造特色软文广告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做法。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