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三伏天已过,正值处暑时节,冷空气开始蠢蠢欲动,给北方送来些许秋意,气象学意义上的秋天开始扩张地盘;与此同时,南方也迎来了一位姓“秋”的老朋友——秋老虎!
在气象学上,秋老虎是指处暑节气后持续5天以上的高温天气,一般出现在8-9月。每年秋老虎的持续时间并不固定,短则一周,长则半月左右,但大致在处暑节气期间。处暑的“处”字有终止的意思,这个节气也意味着暑气至此终止。不过我国地域广阔,气候有着明显的南北差异。处暑时节消退的暑气只局限于北方,在长江流域到华南地区却仍然无法摆脱暑热,虽然已经进入秋的节气,但高温还迟迟不肯离场,炎热的感觉颇有几分老虎般的气势,凶猛霸道,得名“秋老虎”也算是形象贴切。
南方会出现秋老虎,主要还是受到副热带高压位置变化的影响。在由夏半年向冬半年过渡期间,大气环流场也会出现明显的调整,显著表现之一就是副热带高压将会逐渐南撤,退居海上。但在副高撤退的过程中,还可能会出现阶段性短暂北抬的情况,受到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区域,就容易出现高温晴热的天气。
如果副高强势,冷空气偏弱,那么秋老虎就会来势汹汹,赖着不走,而如果冷空气较强,打压副高快速南退,那么这一年的秋老虎,就很可能只能做一只萌萌的“小脑斧”了。
根据气象部门的统计数据,长江流域一年中高温终日平均在8月中下旬,但最晚到9月下旬都还可能出现高温;而在纬度更低的华南地区,高温终日来得更晚,气候平均看大多都在9月初,但某些年份,10月上中旬都还曾有高温天气出现。
从某种角度看,秋老虎可以算作夏季的谢幕演出。此时夏季风已经开始向南撤退,空气湿度也不如7-8月盛夏时节时大,这也使得秋老虎的热和三伏天的桑拿天还是略有区别,早晚时段会相对凉快一些,而且闷热感会有所减轻,更多的是会出现空气干燥、连日晴朗。白天日晒强烈的炎热天气,要特别注意防秋燥,多补水。
不过,虽然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冷气团势力愈发庞大,暖气团则逐渐显露颓势,但真正的秋天还没有那么快推进到南方,就好像一口烧热的锅,并不会因为关了火而瞬间凉下来。在南方,一直都有“立秋不是秋,要凉白露后”的说法。气象学上,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2℃(简单标准)时才算进入到真正的秋天,长江中下游沿线大多在9月下旬到10月上旬入秋,比如常年9月30日杭州入秋,长沙9月28日,南昌10月6日,入秋都是处在秋分时节。
(数据统计及图片来自中国气象局微博)
而在江南南部到华南一带,秋天来得更迟,一般都要到10月或11月才会入秋。广州常年入秋日期11月9日,最早的年份也是10月中旬才入秋,而此时在新疆或者东北某些地方,甚至已经穿上羽绒服了。
值得一提的是,像秋老虎这种秋季短暂回热的情况,并非是我国专属,在欧洲和北美也都有类似的天气现象。在北美,人们把9月下旬至11月中旬秋季的短暂回暖称为“印第安夏”,在欧洲,德国、奥地利等地把9月末10月初的炎热叫做“老妇夏”,保加利亚则称之为“吉普赛人夏”。我们熟悉的秋老虎,在世界上竟然还有好几副面孔呢~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