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清朝很难再次崛起。就算知道了后来历史也一样,因为清朝上下认识的很清楚,并不是我们以为的愚昧无知,不知天高地厚。
之前我发过文章分析过这个问题,清朝对外界是非常了解的,比如八股文中就有考校治国方针,国民素质教育,理科,文科。那个是当务之急?法国大革命,日本和埃及改革,以及日本的国民尚武培养。所以清朝统治阶级并不是愚昧无知的。
清朝的选择在我们现在看来愚昧不堪,但是站在清朝统治者角度来看,每一项选择在当时都算合理的。
清朝实行的政策很多人都不理解都没看明白,我说一个词大家就直接理解了。“攘外必先安内”。
清朝的形式和民国运输大队长类似但又不一样。
一样的都是内忧外患。
内忧一样,国内有人想推翻当时统治者。
外患不一样。清朝的外患是为了钱,民国的外患想要钱还想要命。
所以对清朝来说,内忧要命,外患要钱。所以先处理那个一目了然。
有个形容很好,清朝就像一个老宅子,外面光鲜亮丽,里面已经布满蛀虫,倒塌只是个时间问题。
这个比喻我觉得非常恰当,而且清朝统治者也知道这个宅子布满蛀虫,但是这个宅子还等修吗?
答案是很难,基本不可能,不修还好,可以维持现状,一修大概率是直接倒塌。
而这时需要一个人,雄才大略,手段了得,才能逆转形势,可清朝气运已尽,没有碰到雄主。
光绪帝是个有才能的人吗?我觉得并不是。他想利用维新派夺回权力,维新派按慈禧说法是利用皇帝取得高官厚禄。
但这些人都没有慈禧明白,变法绝对不会成功,因为变法触及了当时的利益集团,所以变法不可能成功。后来所有人请求慈禧回来主持大局,变法失败。
变法为啥失败呢?主要是太看重权力了,权力这个东西很虚,权力其实没有啥大作用,有作用的是武力。
所以很多清穿小说第一步就是掌握武力。然后发展自己,再发展武力,最后一统天下。
光绪有以下几种选择:
一是拉拢一大部分人,给与利益,打击另一批人。趁机发展自己的人,然后循环,控制朝廷。
二是发展自己军队,搞军事政变,直接控制慈禧。然后推动改革。
三是结合起来,拉拢人同时发展自己军队。
第三种选择最好。
可光绪选择了最蠢的一种方法。得罪所有人。
百日维新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这个得罪了当时朝廷大部分官员。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得罪了当时的商人地主。
废除八股文,得罪了当时所有读书人。人家十年寒窗,你说不考就不考了。就像现在突然宣布,废除现在所有科目,考四书五经,你看所有学生和学生家长乱不乱。
贫民百姓利益没有增加也没受损,对他们来说无所谓的。
所以戊戌变法得罪了所有的人,皇帝获得了暂时的权利,一群维新派得到了暂时的官职,然后被所有人给推翻了。
清朝最大的问题是无人所用
自己人都腐朽不堪,满清八旗无人可用。外臣又怕他起来割据一方成为土皇帝,军阀,甚至成为新的皇帝。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