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至,到了盘点自己一年理财成果的时候。2022年你理财赚到钱了吗?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很多读者给出了遗憾的答案:不仅没赚,还亏了不少,连一直稳健的银行理财最近也天天亏钱,基金就更别提了;也有人云淡风轻地说出“我今年也就赚了点儿安心的利息”,他们都是银行存款和国债的坚定拥趸者;当然,还有不少人庆幸地说:我今年最成功的理财就是提前还了部分房贷。
银行理财是真的不保本了
东城市民陈女士多年来只买几家全国性银行的低风险理财产品。她觉得银行存款和国债利率太低,银行理财的收益怎么都高一些。虽然这两年,客户经理每次向她推荐产品时都会强调一句“银行理财是不保本的。”但以往陈女士买的理财产品从来没有出现过亏本的情况。因此,在她心里银行理财的安全性就跟存款没什么两样。
陈女士万万没想到,今年开始银行理财竟真的出现了亏本的情况,最近这段时间真是周周亏钱,弄得她都都不敢打开手机银行查收益了。
陈女士向北青报记者展示了她在某家股份行的理财成果:今年9月份之后买的四只产品,都是中低风险,但不论是每日都可赎回的现金管理类产品,还是半年期或9个月期的,全部都亏了本金。其中11月3日购买的3万元9个月期产品,现在已经亏了473.36元。这只产品近一个月跌了1.481%,折合年化收益率是-15.45%。另一只9月份买的10万元半年期理财产品,现在也亏了500多元,其中12月9日一天就亏损280多。
陈女士也明白,现在这些亏本的产品大部分都还没到期,目前还只是是账面亏损 ,她只能盼着银行理财收益后续能反弹,等到期的时候别真亏本。
绝大部分银行理财的投资者应该都跟陈女士一样 ,在2022年真真切切感受到银行理财的风险。今年银行理财产品已经出现了两波“破净”潮,一波在3月份,后来随着股债市场回升反弹回去;另一波就是11月份以来跟随债市调整的下跌,暂时还没有全面回升的迹象。
国泰君安最新研报指出,2022年11月以来,随着债市进入调整期,对底层资产多为债券的银行理财产品净值造成较大的冲击,大量银行理财产品出现“破净”现象。以银行理财子公司的银行理财产品为例,截至2022年12月19日,披露净值的1.8万只产品中,有3600余只产品“破净”,破净比例达到20%。
国泰君安首席固收分析师覃汉表示,虽然整体破净的幅度并不大,但对于个人投资者占比达99%的银行理财产品来说,“保本”、“刚兑”的印象被打破,这令个人投资者难以接受,于是纷纷赎回产品,导致信用债的抛售加剧。直到现在,这场由资金收敛和政策转向导致的债市预期扭转引发,由投资者非理性赎回“负反馈”进一步加深的债市超调仍未平息。
大额存单供不应求 居民存款创了新高
也许是看到银行理财也不保本,越来越多人又开始把钱放进银行存款。央行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11月人民币存款增加2.95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2.25万亿元,比去年11月多增1.52万亿元,创同期历史新高。今年前三季度住户存款增加13.21万亿元,较2021年同期多增4.72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存款增加时都是存款利率上调时,但今年市场上的存款利率一直在下行,住户存款却也增加了。大部分银行2至3年期大额存单年利率已经下调至3%左右,但“一单难求”现象并未得到缓解。
北青报记者在手机银行查询工行、农行、交行、中信、光大等银行的大额存单,发现基本都已售罄,投资者只能购买转让中的“二手存单”。
今年像张女士这样选择提前还贷的购房者尤其多,很多银行网点今年都迎来的“提前还贷潮”,部分支行一个月提前还贷的量就接近1个 亿。
多名银行业内人士表示,客户选择提前还贷其实可以理解。虽然新房贷利率已经创历史新低,但存量房贷利率依然较高,即使LPR一降再降,但很多存量客户的房贷利率还是在5%甚至6%以上。当前存量房贷与新增房贷之间的利差在明显扩大,很多存量客户都觉得“不划算”。另一方面,今年各种投资理财品种的表现都不好,这些房贷客户很难获得高于房贷利率的投资收益。而且中国传统文化也认可“无债一身轻”,所以,客户选择提前还贷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这些业内人士均表示,提前还贷的人多了,对银行经营会带来较大压力。某股份行个贷负责人告诉北青报记者,银行并不希望客户提前还贷,因为个人房贷收益高,逾期贷款率和不良贷款率低,是银行的优质业务,提前还贷加大后续房贷压力,可能会影响银行今年贷款投放目标的完成,直接影响银行业绩。
明年还能做什么理财?
自从11月中旬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净值“跌跌不休”,北青报记者发现 ,不少银行的客户经理都建议客户近期别买理财产品。
某国有大行一家支行的理财经理透露,其所在银行11月初至今理财产品赎回规模已达到30-40亿。今年3月份也曾出现大规模亏损,但幅度不大,很多投资者没有察觉,市场就恢复了;但11月的这一波亏损幅度太大,而且时间很长,到现在还没有平息。
这位理财经理表示,当前他也不再向客户推荐银行理财产品,而转为推荐更稳健的大额存单、特色存款、国债和银保产品,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客户,他也会推荐期限在三年以上的基金。
理财规划师王俊峙认为,2022年是非常特殊年份,多种因素导致大家都选择了保守投资。未来几年,全球还由很多的不确定性,大家要储备赚钱的能力和资本,要准备好6个月到2年的紧急准备金。在是否提前还房贷的问题上,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的策略,有理财能力的人不建议提前还款。对于保守型投资者,当前有两个工具是较好的选择:一个是债券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分散投资不同类型的债券,部分投资股票,风险较小,长期投资效果很好;另一个是长期储蓄险,一般有保底收益,长期是复利,非常适合短期不用钱,希望长期留住钱未来用的人,增额终生寿险和年金险都是不错的选择。对于手里有闲钱,又想获取比通胀更高收益的人来说,现在的资本市场可能是中长期的好机会,选择指数型基金和基金定投,可能会抓住机遇。
也有不少专业人士认为,当前银行理财产品的大面积亏损是暂时现象,随着债市企稳,银行理财仍有很高的配置价值。
国泰君安首席固收分析师覃汉认为,当前是配置银行理财产品的较好时机。债券市场经历了一个多月的非理性杀跌后已经出现较多机会,当前大部分信用债品种的信用利差已经来到2019年以来的高位,具有较高的配置吸引力。债市已经跌出机会,随着后续债市逐步企稳,理财产品的净值也将随之修复。
他表示,理财产品相对纯债基金整体收益稳定,仍然是居民理财配置的首选。目前破净理财产品的破净幅度相对可控,体现出理财产品整体良好的控制回撤能力。更低的波动性和更小的回撤幅度意味着银行理财产品更适合对控制回撤要求高、追求成本安全的大众投资者。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程婕
编辑/田野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等内容,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